1. 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站长趣事 >内容

20190403 菩提心观修的基础要素

20190403 菩提心观修的基础要素

大乘的根本是菩提心,如果没有菩提心,就不是大乘佛**,也无法成为金刚乘的根器;反之,有了菩提心,即使修的是小乘法,也会成了大乘法。 宁玛巴把菩提心分成不了义、相似了义、了义三种:(1)不了义:是指具备世俗菩提心。

(2)相似了义:世俗和胜义菩提心需要双运。

(3)了义:是指最终要达到的究竟胜义菩提心,也就是证悟空性实相。只有以胜义菩提心才能成就佛果,而以世俗菩提心无法究竟成佛。 但对初学者来说,证悟空性还不是那么重要,而是看有没有世俗菩提心。因为我执粗重的人,很难生起空性境界。

而修世俗菩提心,可以逐渐减轻自私自利的爱我执,增长悲心。在世俗菩提心稳固后,再进一步修持胜义菩提心,也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,断除剩余的细微自私心,根除我执。所以,对我们现阶段来说,最重要的是修世俗菩提心,空性见解则作为助伴。

这样善妙的菩提心,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生起来,而心肠歹毒的人不会生起。也就是说,在初学阶段,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。宗喀巴**说:“心善地道亦善妙,心恶地道亦恶劣,一切依赖于自心,是故精勤修善心。

”如果具有菩提心,则地道都一定善妙,也就是会走上菩萨行的五道十地。如果居心不良,则地道也险恶,一定会走向六道轮回。 讲解菩提心不难,相似的暂时发心也不难,但如何真实生起菩提心,中间的学问就非常深奥。

生起菩提心的方法,包括三个步骤: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、发殊胜菩提心、受持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。这三个步骤,包括在寂天菩萨所说的发心文里:“菩提心为至妙宝,未生菩提愿即生,已生菩提令不退,并愿增上善无尽。”这四句概括了修持菩提心精要: 1.菩提心为至妙宝:是指希望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的心愿。 2.未生菩提愿即生:生起菩提心的方法,就是修四无量心。

3.已生菩提令不退:生起愿菩提心的方法,是理解了愿菩提心的分类和实修方法,并让它不会退转。 4.并愿增上善无尽:要让菩提心日日增上,是修学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。 这样的法如果只是理解,也很难改变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气,所以必须长时间一再地观修练习。尤其念十万遍发心时,**能把“发殊胜菩提心”的内容看一遍,观修时一定要把众生放在首位。

菩提心观修的基础,首先需要修四无量心。因为没有依靠四无量来修心,就断不了自私自利的心念和行为。在世俗中,不论是位高权重的人或市井**,凡是自私自利的人,最终都会伤害自己和他人。而从佛法而言,只追求自己解脱的声闻缘觉,无法获得菩萨的功德,更不会得到佛陀的一切功德,根源就是这个私心在作怪。

四无量心与四梵住有一定的差别。修慈悲喜舍四种心,是转生到**梵天之因,所以称慈悲喜舍为“四梵住”,意思是指四种能住于**的因。而修行与实践这四种心,称为四梵行。

但转生天界的四梵住,并不是无量心。不称为无量的原因,是因为这样的慈悲喜舍,既没有以出离心摄持,也没有以菩提心摄持,更没有以证悟无我的空性智慧摄持。 而之所以称为四无量心,是因为这四种心的所缘、能缘、果位都是无量的: 1.所缘无量:所缘对境,是六道一切众生,众生数量无尽。

2.能缘无量:能修的心无限广大,没有偏执局限。 3.果位无量:修四无量心,以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为主的无量功德,都能够在自己内心聚集,善根也没有局限,最终成就遍知一切的佛果。 比如,母亲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幸福,心力和范围是有限的。但这种意乐,如果进入到遍知之道上,就是四无量。

菩萨道位时的三十七菩提法中,居于首位的就是四无量,获得果位时,就是佛陀的四无量。 经由反复观修四无量心,而且串习的力量非常强大,就会引发世俗和胜义两种菩提心,将来就会证得佛果。所以,修菩提心时,**能先修四无量心。

反复的观修四无量心,是决定能否生起真正菩提心的基础,因为没有慈悲喜舍的观修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,真正的菩提心是很难在心中被理解其真实的意义和受用所在。

胜义菩提心投胎后就不起作用了吗

不是的,起作用。菩提心要具备两个要素:1、一是为利他故,即为利一切有情父母众生之故。

2、二是速疾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坚固的、不变的、任运的那种心。

3、为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希求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之心,就叫世俗菩提心。它是真正的菩提心。4、而胜义菩提心虽名为菩提心,本质上却并非菩提心,因为拥有胜义菩提心的人不一定成佛。5、胜义菩提心是指了知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无我慧,这种无我慧能够断除轮回根,但它不能保证你证得佛果。

注意:回答内容仅供参考,请勿盲目迷信。

菩提心的修行三个层次,菩萨乘修行的主要内容分别是?

菩提心就是菩萨心。菩提心的修行三个层次是:解(知解)、行(修行)、证(证道)。

菩萨乘修行(事上修)的主要内容分别是:只要有利益于别人,有利益于**,有利益于众生的事都要义无反顾,无夹杂私念的去投入做好就是。

而凡是对别人、对**、对众生有伤害的事都不能做,那怕是很微小的小小事。
菩萨乘修行(理上修)的主要内容分别是:持戒、布施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(即六度)。

好的星月菩提要具备哪些要素?为什么?

好的星月菩提要具备这三点要素:1.瓷实度高;2.油性含量高;3.色泽统一;
瓷实度高也就是说菩提的实际密度要高,因为密度越高,珠子把玩的寿命就越长,在挑选时可以看一下,星点分布是否均匀,黑点的填充物是否满而不空,如果星点小如针尖那么就说明密度很好。
而且,相同体积的籽,相互撞击声音越清脆则密度越好,这样的菩提盘玩时变色较慢,还有一个最简单直观的方法,就是看起来“月朗星稀”。

油性含量高通常菩提含油量越高越好,因为含油量高可以使珠子的光泽度看起来更好,而且包浆和玉化也会更快。

色泽统一星月菩提通常为108颗珠子的长串,所以,在选择时,我们应该尽量做到色泽统一,这样看起来可以更加美观,所以在挑选时,一定要选择相同类别的素果,并且.白肉的基色要一致,星星的密度也尽可能一致。
通常星月菩提变色,是由于我们身体的汗液,因为我们身上的油脂会让珠子变的油亮润透,所以经常盘玩,就是一个精细抛光的过程,特别是在夏天,变化很快。
有不少文玩爱好者会纠结星月是先挂瓷还是先变色,其实,挂瓷就等于在珠子外面包裹了一层薄膜,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阻挡了珠子本身和外界的接触,所以说,珠子挂瓷后就不再容易变色,所以先挂瓷还是先变色需要看个人喜好,如果你喜欢珠子原来的颜色就可以先挂瓷,但是如果喜欢珠子变色后的颜色,那就应该多接触汗液油脂少挂瓷。
以顺白星月为例,好的品相就要颜色顺白均匀,工艺精致高抛光,正月,没有连星才可以称得上是好的星月菩提。

什么是菩提心?

什么是菩提心? 菩提心的“菩提”二字,是古印度的梵语,译成汉文的意义为“觉”,即是成佛的意思,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。菩提心具真性菩提、实智菩提及方便菩提三种意义: 一、真性菩提是我们的一念心性,此性上至诸佛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十法界有情,个个具足。

这属自性本具的如如理,别名“本觉”。

此理用不到造作,离一切虚妄,所以叫真性菩提。 二、实智菩提是依如如理起如如智,因此又名“始觉”智。此智是意识相应慧心所,我们依此慧心所,照本觉理,如实了知,所以叫实智菩提。 三、方便菩提是以菩提心行菩萨道,对机说法,以种种方便度脱众生。

由以上三义,我们更可概括成为于行人实行的“菩提心”三个方面的内容: 一、由于菩提心是梵语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略称,其华语的意义应为无上正等正觉。这个正觉有别于世间的所谓“觉悟”,它是真正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理,永离烦恼不受生*轮回之觉悟。 二、“拔除一切众生的生*根本,给予众生世出世间之乐”,是发菩提心者基于慈悲之旨的一个主要行愿。

不能和一般的安慰语言、给以暂时的快乐相比。 三、在实行中要以服务为目的。这个服务不同于现今**的服务行业,它是一种无怨无悔、平等清净为众生、为自己寻求觉悟之行为。

当我们在做一件工作时,不但自己受益(但不能自有利己之心),更要让别人受益,这是一种真正的服务。

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?为什么要对其顶礼

利他心,慈悲心,这些既是菩提心的根本,也是菩提心本身,,《现观庄严论》中所说:“发心为利他,求正等菩提。发菩提心为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,既是自身的根本,也是众生的善缘,所以顶礼,但有的众生见人顶礼发菩提心因为自身业力原因狐疑不信,甚至嘲笑而造下罪业,为不让这部分众生在多造罪业,所以时常在人多地方顶礼菩提心者应该有所抉择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annanye.com/zhanzhangqushi/5108.html